從自己,找到對明天的期待

文/葉昭伶 (生活自理訓練師)

視障生活訓練,大家都會直覺的問,吃飯、喝水、穿衣這麼簡單的事,家裡的父母難道不會教嗎?台灣外食那麼方便,哪還需要自己煮,衣服送洗也很方便,何必要自己洗?有錢的話聘僱專業的家事服務員,打掃得更乾淨,況且家裡又不可能只有剩視障者一人,那些洗碗、用刀、洗菜、洗衣、清潔,就請明眼人代勞吧!還有人告訴我,自己都很少做,又幹嘛要求視障者自己做呢?從我擔任視障獨立生活指導員,就經常被家長、視障者、甚至周遭的朋友質疑這些生活訓練內容。生活在台灣這麼方便的環境下,不會做這些事情,應該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吧!

小紅是一位視多障的朋友,18歲離開特殊學校後,就沒有再與社會接觸,去年母親因病去世,臨終前將兩姊弟託付給小紅的大舅,因此開始不同的人生旅程。大舅有五位女兒,年齡約20幾歲,剛開始姊妹們會輪流給小紅送三餐,姊妹們的問候,成為小紅與世界的唯一聯繫。姊妹們心想「小紅還年輕,總不能這樣過一輩子吧!」,因此開始積極搜尋在南部的視障相關資源。普立爾文教基金會為南部學童辦理的課程,成為姊妹們努力為小紅爭取的機會。

小紅的表姊跟基金會溝通:「她的能力跟小學生沒兩樣,可以讓她參加國小的課程嗎?」,基金會回應:「因為小紅已經20歲了,不太適合參加國小的課程,但如果她不介意的話,可以讓她來試試。」,透過姊姊們持續不懈的電話聯繫,終於讓小紅有機會參加美勞課、樂高課與肢體韻律課,成為小紅跨出社會的第一步。小紅是個安靜、動作緩慢且面無表情的視障者,常常無法跟上課程進度。這樣的情況在律動課中更為明顯,不僅無法跟上動作,有時甚至停止動作狀態而受到老師斥責。小紅沒有能力用口語說出對課程不瞭解的地方,教學時常會不經意被老師忽略。表姊們雖然知道問題,卻也無法改變內向害羞的小紅。基金會提議「小紅必須學會表達自己不舒服的情緒與事件內容,否則沒人能瞭解她的問題。」「小紅需要強化社會互動與溝通技能,要不要試試看基金會的生活訓練課程!」。視多障的小紅,在強化社交技能的目標下,被安排參加國中視障者的生活自理課程。

這次課程練習的主題是液體在生活上的應用,液體裝入與倒出,打包,手持茶水位移。活動內容包括,水裝入水壺、倒入玻璃杯、馬克杯,水放置在塑膠袋裡,用塑膠繩、用橡皮筋、用封口夾,將液體封口。 訓練地點是在多人使用的烹飪教學教室,有八座洗手槽與流理台,還有2只長寬90公分 x 150 公分長方形的料理桌在教室空間的正中央,兩個桌子相連結成一個長約300公分桌面,學生共六人,分坐兩旁。為了提高全盲視障生對環境的掌握,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,要因應老師的要求,自行位移、拿取與歸還物品,甚至搬動座位與桌子等教材。此外,同學們要能具備理解、觀察,適應並擁有使用設備的能力,透過協助者的口語說明,學會使用廁所與搭乘電梯上下樓。

姊姊帶小紅進教室後,她並沒有跟任何人打招呼,自己安靜坐在一旁。當老師們指示所有人要離開座位到流理台找到水槽各就各位時,她並沒有立刻作出反應,仍安靜的坐在位子上,直到老師叫小紅的名字,小紅才開始動作。小紅習慣一對一指令,對於其他團體指令,認為都是在跟別人說話。指導老師觀察小紅的動作時,小紅不會操作的,會直接表示不會,若她會操作的活動,會主動操作,但還是要一個口令一個動作。小紅的手指動作靈巧、感覺敏銳,很多動作一教就會。如果小紅是個動作敏銳的人,為什麼會被認為視多障呢?

操作課程在中場休息前,安排同學以團體型式討論問題,說出剛才自己覺得最困難與最滿意的部分,除了小紅外,其他的同學都說出對操作動作的看法。小紅的安靜,也讓同學和老師們很自然地跳過小紅的意見,沒有人知道她遇到的困難與對自己學習上的滿意程度。

但小紅真的沒有辦法自我表達嗎?為了讓同學瞭解自我表達的重要性,安排熟悉教室外環境動線課程,老師先指定三位同學,親自走一遍前往廁所的路徑,要求同學要用口述的方式,告訴另三名同學,如何從座位到廁所,再從廁所回到教室。小紅被指定先去瞭解路徑,她用著很久沒練習的杖法,離開座位前往廁所,當小紅回到座位向同學說明路徑時,小紅口語表達著實讓同學很緊張。小紅剛開始很遲疑,等了很久她才吐出第一句話「腳踩到斜坡就是教室出口」,接著很緩慢地說出「出口後右轉」,停了一下又說,「往前直走,打到另一個玻璃門框,就會聞到廁所味道,再往前直走右轉,就找到廁所了。」同組同學並沒太大的耐心,不斷抱怨小紅說得太慢,指導老師除了要求同學冷靜聽取訊息,對小紅的表達沒有太大的干預,並適時給予鼓勵。聆聽與溝通是活動練習的重點,老師知道小紅能記住任務與細節,但她的思考與表達的速度非常慢。

為了讓同學練習更多溝通與合作,要求同學們分成三人一組,在一分鐘完成倒水傳遞的工作,每組有一個人負責倒出八分滿的水,將水傳遞給下一個人,由最後一人並放入水盆中,看看哪一組的人會蒐集到較多的水。一般明眼環境或家庭中,視障者較多機會被給予物品,較少機會要求全盲者拿東西給別人。這時,「定位」所需的口語溝通和肢體碰觸的訊號,就是完成任務的重要技巧。小紅倒水後傳遞杯子時,她發出聲音、主動找尋別人的手,隊員接到她的水杯,不斷催促小紅,指導老師提醒小紅要發出訊號,用聲音叫出隊員的名字,如此才順利將水杯放到隊員的手上。第二次練習,小紅擔任最後將水倒入鍋中的那一人,從別人手中接水似乎比較簡單,但當同隊隊員一直喊著「給你、給你」,小紅當下沒有立刻反應,沒把手伸出去,指導老師提醒小紅注意隊友的聲音,小紅才意識到要依循聲音來源,探索隊友拿水杯的位置。

為了讓同學瞭解水灑出來掉落在桌面的感覺,老師將水換成生綠豆,請同學用筷子與湯匙舀起生綠豆放在碗裡,傳遞裝著生綠豆的碗,再倒入鍋中。伴隨著隊員此起彼落的口語提示,大家快速敏捷地進行傳遞工作,小紅沒有灑出任何一顆豆子,很迅速地完成任務。

學會倒水、倒果汁的技巧,與生活能產生什麼互動?最後一堂操作課程恰好是聖誕節當天,基金會希望同學們可以辦小型聚會,邀請家人和朋友共度耶誕夜。讓同學們自行籌辦活動,指導老師在一旁擔任顧問提出經驗與意見,包括個人音樂表演、活動流程、主持人、還有貴賓邀請方式,同學們要自己獨立完成,小紅也不能免除在外。小紅在活動討論時,不斷被同學抱怨沒有意見,「安靜」就是小紅在團體中的樣子。

活動當天,老師準備了可以同時端四杯水的小茶盤,告訴同學們「招呼邀請來的賓客,是作為主人最基本的禮貌。為了表達視障生的熱情,這次要主動奉茶歡迎客人光臨。」同學們從練習端水的動作中,察覺水杯的位置是否擺正、傾斜、被取走、滿杯或空杯、或空盤,端茶時以安全有禮貌的距離靠近客人,跟客人寒暄打招呼等。端盤子過分傾斜會讓水杯翻倒、沒有察覺盤子內沒水杯、將茶盤碰觸在客人的身上、沒有開口邀請客人拿水並呆站在原地、沒有觀察客人位置與進出狀況…,這些窘況一一出現在練習的過程中,這也反應出缺乏視覺下,視障者對於自己與環境的覺察要更敏銳,要使用不同策略接收與辨識訊息,並做出合適回應。端茶活動就是要讓同學們,使用倒水傳遞技術,在真實社交情境,培養全盲者判斷環境人事物訊息,運用資訊執行工作的能力。

小紅非常期待這一天活動的來臨,她是六位同學中,邀請最多客人的一位,包括五位表姊妹、舅媽、弟弟、定向老師,當天晚上,她換穿一件漂亮及膝洋裝,這是她特別為活動選擇的衣服。她在現場一一端茶給受邀的客人,姊姊接過茶杯的那一刻,感動的說「小紅,以前都是我們服務妳,現在換妳服務我們了,謝謝妳!」。當晚,小紅滿臉笑容,上台唱歌時,全家人都跟著她唱。從這一刻開始,小紅用行動告訴大家,她是有臉部表情、有熱情的心、喜歡交朋友,她只是動作比較慢、比較不懂得如何溝通、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意見,她的安靜並不代表沒有想法、沒有感覺。姊姊們表示,小紅因為生活訓練改變很多,除了聊天的內容增加外,比較會主動說出自己不舒服的情緒。現在小紅很主動想要參與更多日常活動,她會詢問可不可以幫忙曬衣服、洗衣服…等工作,小紅對生活有了參與的期待。

小紅的改變,讓我反思視障生活訓練內容,從簡單的動作操作到複雜的環境控制,視障者對環境資訊掌握越多,對生活會越有期待。如何協助視障者透過日常活動,以非視覺方式瞭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,應用非視覺的感官能力熟悉環境配置,有能力將環境資訊傳達給其他人,或有能力自由支配環境設備,如此才能完備視障者與複雜視覺環境的互動溝通能力。身為視障生活指導員的我,最後只能說,非視覺的生活奧妙與樂趣,絕對不是慣用視力者能夠想像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昭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